關于我在天壇觀鳥卻被暴雨澆成落湯雞這件事【觀鳥】
七月的北京,是鳥類幼崽出窩的季節(jié)。我跟隨自然之友野鳥會,參與了他們的常規(guī)鳥類調查活動。盡管天氣預報提示有雨,我依然決定加入,因為作為“猛男”,不應讓一點小雨阻礙我的步伐。夏季的市內公園,穿著沖鋒衣似乎沒有必要,天氣炎熱,我選擇了輕便的著裝。
活動開始后不久,暴雨如期而至。天壇公園的排水系統(tǒng)不足,雨水迅速匯集,使路面積水迅速升高,我被迫在齊膝深的洪水中逆流而上。鞋子和襪子很快充滿了雨水,變得沉重不堪,我后悔沒有帶上軟殼衣,以防暴雨。防水材質的衣物可能會在雨中幫我保持干燥。
暴雨中,連流浪貓也無法忍受,它們從草叢中竄出,尋找避雨之處。我借機為一只流浪貓拍攝了一張照片。天壇公園是許多鳥類的育雛地,也是北京著名的觀鳥點,但流浪貓的數(shù)量依然龐大。公園里的流浪貓成為了多種野鳥的威脅,它們是不適宜出現(xiàn)在野外的動物。
隨著雨勢減小,我們繼續(xù)前行,決定按計劃觀察。很快,我們遇到了兩只利用屋檐避雨的戴勝。戴勝的名稱源自古人頭戴的帽子,它們可以通過控制發(fā)型來打開或關閉,右邊的戴勝就是打開狀態(tài)。戴勝以泥土和磚縫中的蟲子為食,但常被誤認為是啄木鳥。它們的巢穴臭氣熏天,幼鳥通過堆砌排泄物來迷惑天敵。
這時,一只燕隼從頭頂飛過,雖然未能拍攝到,但看到猛禽總是今天的最大收獲。烏鶇的季節(jié)來臨,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青少年烏鶇。烏鶇只有成年雄鳥的嘴呈**,雌鳥和幼鳥的嘴顏色不同,剛出窩的小鳥對人不太避讓,因此經(jīng)常能看到停在近距離的小鳥。烏鶇對蚯蚓情有獨鐘,從父母照顧孩子到成年后自己找食,蚯蚓是它們的主食。
我們還看到了烏鴉,它們特別喜歡呆在建筑的屋檐上。烏鴉和烏鶇雖然都是全身黑色,但可以通過體型和羽毛質感來分辨。烏鴉體型較大,羽毛油光水滑,鳥喙油亮有質感,頭型也與烏鶇不同。
大斑啄木鳥在多個地點被觀察到,雄性個體頭部是紅色。這次我們還看到了兩種松鼠,北松鼠和赤腹松鼠。北松鼠是歐亞紅松鼠的一種,白色肚皮是其特征之一。赤腹松鼠是從南方逃逸到北京的種類,現(xiàn)在在一些地點穩(wěn)定出現(xiàn)。我們還嘗試捕捉了一只燕子,通過同行人的辨識,確定為金腰燕。此外,我們還觀察到了一些北京雨燕在高空飛翔,它們將在接下來的四個月進行長距離遷徙,從北京跨越一萬公里到達非洲南部。
在我們的眼中,天壇公園的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令人驚嘆。從鳥類到哺乳動物,每一處細節(jié)都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奇妙。無論是戴勝的發(fā)型,還是流浪貓的求生智慧,抑或是燕隼的壯觀飛行,都構成了這場觀鳥之旅的寶貴記憶。這次經(jīng)歷不僅讓我領略了北京夏季的自然之美,也讓我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保護有了更深的理解。
房車源頭廠家 江經(jīng)理 優(yōu)惠熱線:1539169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