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知識小問答(臺風小常識)
1.臺風小常識
臺風傷害的預防要點
1、臺風傷害嚴重,千萬不要忽視。不重視臺風危害的人群傷害的發生率是重視人群的17倍。
2、臺風傷害的預防重點時間是臺風登陸前1~6小時,尤其是登陸前3~4小時,而不是登陸時。因此一切準備工作要在臺風登陸前12小時完成,臺風登陸前 1~6小時應避免外出,盡量留在屋內。不在屋內的人群發生傷害的危險是留在屋內人群的4倍。
3、臺風傷害的預防重點是男性和老年人,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
4、臺風傷害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硬物擊傷和跌倒,因此,危房人群一定及時要撤離。
5、臺風來臨12小時前要加固門窗,不要到臨時再去關門窗或者修房屋。
臺風藍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
臺風**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 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臺風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 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可能持續。
臺風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6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臺風是可以預防的,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用現代化設備以已經可以精確地預測出臺風的具體移動方向、登陸地點以及時間。只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提高科學探測預警水平,全力做好防、抗、救工作,趨利避害,使受災程度降至最低。 在臺風來臨前要注意收看各級氣象臺站發布的臺風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為確保廣大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盡量減少外出,遠離低洼地區以及海邊等危險地區及樹木、廣告牌等危險設施或物品;將地處在危險地區的學校及學生、居民提前轉移至安全的地區。
2.臺風小常識
臺風來了,如何預防?
1、警惕臺風動向,注意收聽、收看媒體報道或通過氣象咨詢電話、氣象網站等了解臺風的最新情況。
2、臺風來的時候應該關緊門窗防雨,搬移窗臺或陽臺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
3、臺風光臨的時候,容易發生一些大型廣告牌掉落、樹木被刮倒、電線桿倒地的事情,臺風來時最好盡量避免外出。
4、不得已需外出作業的人員在避風避雨時要選擇安全地帶,小心“飛”來橫禍。在野外主要小心公路塌方、樹倒枝折等危險。
5、臺風天氣會令到路面出現積水、地滑,這些都會影響開車或者汽車,引發意外事故。所以司機開車一定要放慢速度,騎車的朋友在惡劣天氣下最好選擇步行、乘坐公交車。
6、如果大家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千萬不要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觸摸,因為這極易引發觸電事故。
預防臺風:
1. 氣象臺發出臺風警報后,不要到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駕船出海;外出的人應盡快回家。
2. 住在大廈里的居民,應關好窗戶,收掉陽臺上的東西(花盆、曬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動的物體。
3. 市民應留意媒體播放、刊載的臺風消息,并采取預防措施。
4. 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5. 船只應及時駛入避風港。
6. 臺風襲來時,切勿靠近窗戶.以免被強風吹破的窗玻璃片弄傷。
3.關于臺風的小問題
臺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在溫度高的海域內,正好碰上了大氣里發生一些擾動,大量空氣開始往上升,使地面氣壓降低,這時上升海域的外圍空氣就源源不絕地流入上升區,又因地球轉動的關系,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那樣旋轉起來。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地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這就形成了臺風。
只有在熱帶的海洋上才是臺風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氣溫非常高,使低層空氣可以充分接受來自海面的水源。
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豐富的地方,而這些水汽是臺風形成發展的主要原動力。沒有這個原動力,臺風即使已經形成,也會消散。
其次,那里離開赤道有一定距離,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偏轉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臺風發展氣旋式環流和氣流輻合的加強。第三,是熱帶海面情況比中緯度處單純,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氣,往往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定常條件,使臺風有充分的時間積蓄能量,醞釀出臺風。
在這些條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適的觸發機制,例如,高空出現輻散氣流或南北兩半球的信風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臺風就會在某些熱帶海域形成并增強。根據統計,在熱帶海洋,臺風常常產生在洋面溫度超過26-27℃以上的地區。
產生臺風的海洋,主要是菲律賓以東的海洋、我國南海、西印度群島以及澳洲東海岸等。這些地方海水溫度比較高,也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之處。
4.求問臺風的有關知識
臺風(英語: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采用之近義字乃臺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分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臺及香港天文臺之強臺風、超強臺風,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臺風,以及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的超級臺風。
廣義上而言,“臺風”這個詞并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均稱臺風。在非正式場合,“臺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5.求臺風知識,急
臺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
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實際上,臺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氣旋,因為臺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么稱為臺風呢?有人說,過去人們不了解臺風發源于太平洋,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臺灣,所以稱為臺風;也有人認為,臺風侵襲我國廣東省最多,臺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的稱臺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稱熱帶氣旋。
臺風的命名和編號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臺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采取了對臺風命名的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
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da(溫達);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當飛機偵察到臺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后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
第二年的第一個臺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個臺風名字后面的,循環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臺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
就以世界上臺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以在同一年里,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
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臺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因此,在臺風名字的前面。
一定要標明年份,以示區別。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采用對臺風編號的力、法。
凡是東經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范圍內有臺風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現的先后,順次進行編號。例如,1999年發生的第一個臺風,編為9901,第二個臺風,編為9902……依此類推。
這種對臺風編號的力、法,目前已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氣象臺采用。有的國家考慮到國際上臺風英文名稱沿用已久的習慣,除了編號以外。
還同時標明該次臺風的英文名稱。 臺風的分類 在氣象學中,根據熱帶氣旋的強度作了不同的分類。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曾經制定了一個熱帶氣旋的國際統一分類標準: 中心最大風力在7級(。
6.有關臺風的知識
1.什么是臺風?臺風實際上是強烈的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強烈天氣系統,它象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在北半球熱帶氣旋中的氣流繞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
愈靠近熱帶氣旋中心,氣壓愈低,風力愈大。但發展強烈的熱帶氣旋,如臺風,其中心卻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晴空區,即臺風眼。
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熱帶氣旋,其強度差異很大。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小于8級時稱為熱帶低壓,8和9級風力的稱為熱帶風暴,10和11級風力的為強熱帶風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2級的熱帶氣旋才稱為臺風。
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溫、高濕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據統計,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熱帶海洋上都有熱帶氣旋生成。
熱帶氣旋災害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因其發生頻率遠高于地震災害,故其累積損失也高于地震災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國登陸的熱帶氣旋曾經奪去了13.9萬人的生命。
我國是世界上受熱帶氣旋危害最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其造成的年平均損失在百億元人民幣以上,象9417號臺風那樣的登陸強熱帶氣旋,一次造成的損失就超過百億元人民幣。2.什么是臺風路徑?從太空往下看,臺風就像是一個正在旋轉的陀螺,這個虛擬陀螺的尖頂在移動過程中的軌跡,就是臺風路徑。
縱觀臺風歷史,臺風路徑多種多樣,還沒出現過路徑相同的臺風。 造成臺風路徑多種多樣的原因,主要是臺風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受到復雜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如果說大氣環境是一個大調色盤,剛生成的臺風就像一張畫布,在運動的過程中被大氣涂上不同的色彩,就會產生不同的路徑。目前影響我國的臺風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見路徑有:西移路徑。
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后,他周圍的基本氣流很弱,這時候臺風中心的移動主要是內力運動,方向往西北。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深厚的偏東氣流會引導臺風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動。
一直到廣東西部沿海、海南島或越南一帶登陸,沿此路徑移動的臺風,對我國海南、廣東、廣西沿海地區影響最大,經常在春、秋季發生。西北移路徑。
臺風在菲律賓東部海域生成后,會遭遇一股軸線是西北向東南的南風,臺風在這股深厚氣流的引導下,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經巴士海峽 *** ,再穿過臺灣海峽向廣東東部或者福建沿海靠近,在臺灣、福建、廣東等一帶沿海登陸。如果臺風的起點緯度較高,就會穿過琉球群島,在我國浙江、上海、江蘇一帶沿海登陸,甚至到達山東、遼寧一帶。
沿此路徑移動的臺風對我國臺灣省、廣東省東部和福建省影響最大,這類臺風多見于7月下半月到9月的上半月。轉向路徑。
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動,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高或西風槽的阻擋,就會轉向東北,向朝鮮半島或日本方向移去。這種轉向臺風又可以分為三類:東轉向、中轉向、西轉向。
其中的西轉向類,特別是到了近海才向西轉的臺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后,轉向東北移去,路徑呈拋物線狀,這也是最常見的路徑。沿此路徑移動的臺風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影響最大,這類臺風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只是轉向點的緯度因季節而異,盛夏在最北,春季在最南。
特殊路徑。當臺風所處的環境形勢變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個臺風相互影響時,臺風的移動路徑會變得比較怪異,這就像陀螺在旋轉時受到外力的影響,中心將作一氣旋式圓弧運動。
當這種運動正好和原運動的方向相反時,就會導致臺風的停滯和打轉,如果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平衡,便會左右搖擺,像一條運動的蛇一樣。這樣的移動路徑很復雜,也更難以預測,所以更容易成災。
如發生在2001年的臺風"百合",其移動路徑就是一種特殊路徑,生成以后,就像一條蛇緩慢地在臺灣的北部海面原地轉了一圈半后,在臺灣宜蘭附近登陸后,肆虐了44個小時又竄到臺灣海峽,最后在潮陽、惠來再次登陸,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和極大的損失。"百合"臺風歷時14天,3次加強為臺風,3次減弱為熱帶風暴,其怪異路徑給人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我國氣象部門十分重視臺風的監測工作,臺風的移動路徑更是監測的重點。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由于海洋的范圍大,無法監測到臺風的生成及移動,往往要等到臺風靠近船舶和陸地后,才發覺它的存在。
20世紀60年代,從氣象衛星投入業務使用之后,每一個臺風的發生、發展,特別是它的移動路徑就完全逃不過衛星的眼睛,從那時起,氣象部門就沒有漏測、漏報過一次臺風的消息。 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為臺風的觀測和預報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從1980年以來,對在我國登陸的臺風,氣象部門基本上都能做出正確的臺風預報。
隨著衛星遙感、雷達探測及數值預報技術的發展,臺風的監測預報水平將會更上一層樓,臺風路徑就將在人們的掌握之中。
7.臺風知識
我是居住福建的,對氣象又有些研究,就用自己的語言回答你吧。
第一,臺風不一定都入海,有的臺風上不了岸,有的上岸后消失,有的上岸后入海。因為臺風是沿著副熱帶高壓系統邊緣的引導氣流前進的,有時受到北方南下冷空氣的打壓等多種因素影響,路徑是不一定的。就好像你放飛一只紙飛機,是很難預測它到底要沿什么具體的路線飛行,在放飛紙飛機前,只能大概預測它的飛行方向。臺風產生發展一定要在熱帶洋面上,必須有相當充沛的水汽和熱動力,如果上了岸,就斷絕了水汽來源,自然又會消失,如果剛好上了岸又入海了,又有水汽動力了,很可能就“復蘇”了,像每次穿過臺灣的臺風, *** 后馬上就小很多,又被臺灣中央山脈從縱向切斷,所以到廈門來的臺風一般就小了。
第二,臺風在北半球大致沿著副高系統引導氣流前進,逆時針旋轉,許多臺風大致的路徑也是呈現逆時針,所以菲律賓熱帶那里產生的臺風風向一定是往左朝著我國或者日本的方向過去,不可能往右朝美國過去。
舉個形象的例子,副熱帶高壓在太平洋上,想象成一個圓形,與我國大陸和日本列島相切,臺風一般產生在圓形的軌跡上,逆時針的話,在亞太地區,我們就是在左半圓這里,所以你想象,左半圓的逆時針一定是到我國沿海臺灣這里或日本本。同樣道理,美國臺風的多發地區是在美國東海岸那里因為大西洋的臺風都往美國那里過去。
臺風并不是沿著海邊走,沒有這種說法。如果副熱帶高壓控制大陸,臺風的預報路徑完全可以深入內地,只不過登陸后水汽條件切斷,很快就減弱了。
不可能有受到臺風影響的地區不靠海的情況,臺風必須自海上開始運動,而且到陸地后不可能深入很長的距離,熱帶海洋的熱動力和大量海水才是臺風的源動力。
臺風登陸就好像把電扇的電源拔掉,扇葉靠慣性運動一會,立即就停止了,除非再把電源插上。
不知道我的解釋是否清楚。
回答你的補充問題:熱帶低壓在熱帶洋面產生,通常情況下,只要不登陸,哪怕到了溫帶洋面,通常不會減弱,都是加強成熱帶風暴、臺風,或維持。除非遇到大陸來的強大冷空氣的強力打壓等情況。
如果已經登陸,然后又入海,則可能又加強,再次登陸,比如前幾天那個到海南的臺風叫什么來著,就是前幾天那個,就是這種情況。當然,還有一種情況,臺風到陸地上后,比如到中國大陸,已經削減太厲害了,再入海后,已經是溫帶溫度以下了,熱動力不足,發飆不起來了,就繼續減弱了。情況不是單一的,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8.臺風自救知識
臺風安全自救
1.見到臺風警報后,不要到海邊游泳或出海。
2.準備充足的水、蠟燭、手電和食品。
3.加固戶外電線、室外天線等,關好門窗。
4.注意衛生安全防疫。
5.應盡量躲在堅固的建筑物里,不要在大樹、草棚或其他簡易建筑物旁逗留,以防砸傷。
6.不要躲在廣告牌或玻璃幕墻的大樓下,防止被倒塌的廣告牌或脫落的玻璃傷害。
7.行走應避開高層建筑,避免被高空墜物擊傷。并注意來往車輛,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9.什么是臺風,臺風小常識大全
臺風(英語: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
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采用之近義字乃臺風。
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分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臺及香港天文臺之強臺風、超強臺風,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臺風,以及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的超級臺風。廣義上而言,“臺風”這個詞并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
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均稱臺風。在非正式場合,“臺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
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慣例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分為:熱帶低壓(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風速6~7 級,(10.8~17.1 m/s);熱帶風暴(Tropicalstorm),最大風速8~9 級,(17.2~24.4m/s);強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風速10~11 級,(24.5~32.6m/s);臺風(Ty-phoon),最大風速12~13級,(32.7~41.4m/s);強臺風(severe typhoon),最大風速14~15級(41.5~50.9m/s);超強臺風(Super Typhoon),最大風速≥16級(≥51.0m/s)。
什么是臺風
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稱為臺風或颶風。臺風和颶風都是產生于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臺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為颶風。也就是說熱帶氣旋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臺風。
對于臺風而言,據《長江日報》報道,國際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定強度并進行分類。
1、超強臺風(16級或以上)最大平均風速大于51.0米/秒;
2、強臺風(14~15級)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
3、臺風(12~13級)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
4、強熱帶風暴(10~11級)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
5、熱帶風暴(8~9級)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
6、熱帶低壓(6~7級)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
擴展資料
一、臺風多發的時間: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臺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臺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臺風生成,出現最多臺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科學家曾估算,一個中等強度的臺風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炸藥所釋放能量的總和。
二、臺風山竹
2018年9月7日20時,臺風“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9月15日,臺風"山竹"從菲律賓北部登陸;15日18時,廣東省防總決定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
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17日晚20時,因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停止對其編號。
百度百科-臺風
臺風是什么樣子的
臺風(英語:Typhoon),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臺風,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結構的強烈氣旋性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臺風中心氣壓很低,低層有明顯的向中心輻合的氣流,頂部氣流主要向外流出。世界各地對臺風的強弱劃分和稱呼各不相同。
習慣上,把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級或8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臺風。氣象學上,把發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和南海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臺風;同等風力強度,發生在北太平洋東部和大西洋的稱為颶風。
臺風的結構介紹:
1、臺風眼區
臺風眼經過的地區,風速會迅速減小或突然變得風平浪靜,暴雨驟止,并可能持續20分鐘到1小時左右,人們常常會誤認為臺風已過,實則是正好處于臺風眼之中。
2、云墻區
是臺風眼外圍的一個環狀的對流很強的云帶,也被稱為臺風眼壁。臺風云墻區寬幾十千米、高十幾千米,是造成臺風暴雨的主要區域之一。臺風形成的12級以上的最強的狂風和高達10米以上的怒濤主要發生在這里,還會出現龍卷風、閃電、雷暴等。
3、螺旋雨帶區
是云墻外的螺旋云雨帶區,緊接在臺風云墻之外。寬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長幾千千米,其所經區域會帶來陣雨和大風天氣。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臺風
臺風名詞
臺風(英語:Typhoon),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廣義上而言,“臺風”這個詞并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均稱臺風。在非正式場合,“臺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擴展資料:
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為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臺風按等級可分為一般臺風(最大風力12~13級)、強臺風(最大風力14~15級)、超強臺風(最大風力≥16級)。
臺風是一個深厚的低氣壓系統,它的中心氣壓很低,低層有顯著向中心輻合的氣流,頂部氣流主要向外輻散。臺風的結構,從中心向外依次分為:臺風眼區、云墻區、螺旋雨帶區。
百度百科—臺風
臺風知識
一、臺風由來
臺風是一個強烈的熱帶氣旋。它好比水中的漩渦一樣,是在熱帶洋面上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漩渦。在移動時像陀螺那樣,人們有時把它比作“空氣陀螺”。由于臺風影響時常常伴有狂風暴雨,氣象上給它取了一個與普通大風不同的名字—臺風。
二、臺風(熱帶氣旋)的命名
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以2000年1月開始執行。
對于造成嚴重災害的熱帶氣旋,臺風委員會將對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表剔除,代之以另一個首字母相同的名字。而被剔除的該熱帶氣旋名稱,將永遠釘在災害史的恥辱架上。
臺風委員會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
(自2000年1月1日起執行)
達維 康妮 娜基莉 科羅旺 莎莉嘉
龍王 玉兔 風神 杜鵑 海馬
鴻雁 桃芝 海鷗 鳴蟬 米雷
啟德 萬宜 鳳凰 彩云 馬鞍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蝎虎
布拉萬 帕布 巴蓬 凱薩娜 洛坦
珍珠 蝴蝶 黃蜂 芭瑪 梅花
杰拉華 圣帕 鹿莎 茉莉 苗柏
艾云尼 菲特 森拉克 尼伯特 南瑪都
碧利斯 丹娜絲 黑格比 盧碧 塔拉斯
格美 百合 薔薇 蘇特 奧鹿
派比安 韋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瑪莉亞 范斯高 海高斯 奧麥斯 洛克
桑美 利奇馬 巴威 康森 桑卡
寶霞 羅莎 美莎克 燦都 納沙
悟空 海燕 海神 電母 海棠
清松 楊柳 鳳仙 蒲公英 尼格
珊珊 玲玲 欣欣 婷婷 榕樹
摩羯 劍魚 鯨魚 圓規 天鷹
象神 法茜 燦鴻 南川 麥莎
貝碧嘉 畫眉 蓮花 瑪瑙 珊瑚
溫比亞 塔巴 浪卡 莫蘭蒂 瑪娃
蘇力 米娜 蘇迪羅 云娜 古超
西馬侖 海貝思 伊布都 馬勒卡 泰利
飛燕 浣熊 天鵝 鲇魚 彩蝶
榴蓮 威馬遜 翰文 暹芭 卡努
尤特 查特安 艾濤 庫都 韋森特
潭美 夏浪 環高 桑達 蘇拉
三、熱帶氣旋分類
熱帶氣旋分類詳見表2-4。
熱 帶 氣 旋 的 分 類
表2-4
四、臺風的結構
臺風的范圍很大,它的直徑常從幾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垂直厚度為十余公里,垂直與水平范圍之比約一比五十。
臺風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為臺風外圍、臺風本體和臺風中心三部分。臺風外圍是螺旋云帶,直徑通常為400-600公里,有時可達800-1000公里;臺風本體是渦旋區,也叫云墻區,它由一些高大的對流云組成,其直徑一般為200公里,有時可達400公里;臺風中心到臺風眼區,其直徑一般為10-60公里,大的超過100公里,小的不到10公里,絕大多數呈園形,也有橢園形或不規則的。
臺風在垂直方向上分為流入層、中間層和流出層三部分。從海面到3公里高度為流入層,3-8公里高度左右為中間層,從8公里高度左右到臺風頂是流出層。在流入層,四周的空氣作反時針(在北半球)方向向內流入,愈近中心風速愈大,把大量水汽自臺風外輸入臺風內部;中間層氣流主要是圍繞中心運動,底層流入現象到達云墻區基本停止,爾后氣流環繞眼壁作螺旋式上升運動;中間層上升氣流到達流出層時便向外擴散,流出的空氣一部分與四周空氣混合后下沉到底層,一部分在眼區下沉,組成了臺風的垂直環流區。臺風氣溫愈到中心愈高,氣壓愈到中心愈低。
五、臺風的形成
從臺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一是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于海面水溫,臺風只能形成于海溫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于26℃-27℃;二是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三是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并加強臺風暖中心結構;四是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于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兩極增大,臺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六、臺風的分布
臺風的形成具有一定條件。因此,它的發源也在特定的地區。臺風是熱帶洋面上的“特產”。它經常發生在南、北緯度5-25度左右的熱帶洋面上。
北半球臺風主要發生在7至10月。其它季節明顯減少。臺風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動路徑。以西北太平洋臺風為例:在冬春季節(11月至翌年5月),臺風主要在東徑130度以東的海面上轉向北上,在北緯16度以南往西進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陸越南南部,還有少數在東徑120-125度的近海轉向北上,少數臺風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陸廣東;在7-9月的盛夏季節,臺風路徑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省份在此季節都有可能遭受臺風侵襲;在6月和10月的過渡季節,臺風主要在東徑125度以東海面上轉向北上,西行路徑較偏北,在北緯15-20度之間,少數可登陸廣東和臺灣、福建、浙江。
臺風運動除自身呈快速反時針(北半球)旋轉移動外,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和長波槽等大尺度天氣系統的引導。正常情況下,臺風移動路徑平滑、穩定。但少數臺風移動路徑曲折多變,有停滯、打轉,突然轉向,移速突然變化,路徑飄移不定等多種形式。
七、影響臺州市的臺風
臺州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又處于我國海岸線的中段,臺風影響范圍廣。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發展并向西北移行的臺風可直接襲擊和影響我市。從1949年至1997年的49年中,影響浙江的共53個,其中登陸臺州的就有12個,是全省臺風登陸最多的市。
八、臺風的危害
臺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成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系密切的降雨系統。但是,臺風也總是帶來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臺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1、強風
臺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于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2、暴雨
臺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一次臺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達500-800毫米。臺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臺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
3、風暴潮
所謂風暴潮,就是當臺風移向陸地時,由于臺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臺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筑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 (完)
房車源頭廠家 江經理 優惠熱線:15391696081